第七十節 困守
關燈
小
中
大
匈奴左翼崩潰。
匈奴中軍跟隨越來越近,劉備不敢采用正面迎擊的方式與匈奴左翼戰鬥,他帶領著士兵一邊奔跑,一邊用擠壓、驅趕、搶奪、奔跑路線控制權的方式,把並行的匈奴左翼騎兵一個個打下馬去。只耽誤片刻功夫,匈奴中軍已追上了青州兵。
形勢越來越險惡,劉備不得不在匈奴中軍的糾纏下,艱難地向小寨前進。被打落馬的青州兵越來越多,這些近衛士兵落馬後尚奮戰不休,然而,在奔湧的騎兵大潮前,他們的努力沒有阻礙敵軍片刻。
軍號聲響起,這是要求青州兵移開道路的號令。劉備擡頭看了看,經過剛才與匈奴左翼的追逐戰,青州兵已偏離了敵軍正面。還要再偏點嗎?
取出銅哨含在嘴中,劉備響亮地打了一個唿哨,略一擺手,青州兵如斯響應,向更左側奔去。
一陣箭雨澆來,跟的太緊的匈奴兵紛紛落馬。白馬銀槍的趙子龍大開寨門,出寨接應劉備軍。青州左騎如同一把銳利的斧子,劈開了匈奴騎兵前鋒。
消滅了尾隨的匈奴騎兵,劉備才得到喘息功夫,回頭觀察敵情。經過一陣狂奔,原來劉備已離營寨不遠。再回頭看深入敵陣中的趙雲,人如猛虎馬如龍,長槍從左手倒右手。右手倒左手,在他手上像變魔術般來回倒換,挑、刺、砸、劈,整個人像一個大芒刺,撞入匈奴陣中,靠近他的匈奴兵鬼哭狼嚎,任何角度。任何距離都不是安全所在,搞不清趙雲地長槍下一刻從何處出擊。一眨眼的功夫,就會發現,原來那長槍就在自己咽喉。
打退最先一排匈奴兵,趙雲救出幾個落馬的青州兵,第二排匈奴兵一窩蜂湧上,旋即,又一窩蜂敗退。
看到遠處匈奴陣中。尚有幾個落馬的青州兵奮戰不休,趙雲長槍一招,帶領所部向匈奴陣中撲去。迎面,匈奴兵紛紛閃開,讓出了道路。
危險,劉備腦海中拉響了警報:“隨我來”,劉備大呼,帶領所部騎兵尾隨趙雲沖擊。
趙雲才過匈奴前陣。十幾個匈奴兵斜刺奔至,封堵趙雲的後路。劉備奮力沖殺,當者披靡。
嚴格的說,當者披靡的是劉備手中地戰刀,這戰刀是鄭渾親手所制,材料采用高碳錳鋼。刀身厚6豪米,硬度達60HRC以上。全力一揮,可以把普通菜刀砍成兩段而刃口不傷,也可把近10厘米的竹子齊茬一刀砍斷。在這刀面前,匈奴兵簡陋地兵器紛紛斷折,威力所及,許多擋格的匈奴兵被揮為兩段。
才殺退眼前擋路的匈奴兵,劉備就看到驚險的一幕:幾個匈奴兵在馬上團身,連人帶馬沖向了趙雲,幾匹馬撞到了一起。趙雲的白龍馬轟然倒下。四名匈奴兵催馬逼近,挺槍紮刺。
“休傷我大將”。劉備怪叫一聲,奮力催馬,向趙雲所在殺去。
銀光一閃,兩個匈奴兵翻身落馬,趙雲自地上一躍而起,長槍閃電擊出,鮮血飛濺,一名匈奴兵咽喉中槍,嗚咽著在馬上晃了晃身子,下一刻,長槍的尾椎出現在另一名匈奴兵的咽喉,帶著一抹血光,鋒銳地尾椎輕飄飄的蕩過,殘餘的銀光尚在空氣裏浮動。
趙雲的長槍乃是他幼年時劉備所贈,鑒於趙雲雙手可以左右開弓,這長槍尾椎也異常鋒利。在趙雲手中,就如同雙頭蛇一般兩面噬人,左蕩右決,片刻間,圍攏在趙雲身邊的匈奴兵已被他殺散。
白龍馬在地上打了個滾,再度戰起,此時,劉備已殺至趙雲身邊,輕輕一帶馬韁,劉備攔在趙雲面前,乘此機會,趙雲一躍而起,跳上了戰馬。
重上戰馬的趙雲愈發威猛,長槍略略晃動,劉備攔下的敵人已紛紛落馬。隨著一聲銅哨響,青州兵尾隨劉備趙雲殺出重圍,斜斜地向營寨奔去。
“崩崩崩崩”,連續不端的弓弩聲響起,尾隨地匈奴兵在失去大半人手後,止步不追。
青州兵去年改革了弩弓設計,弓弦安裝開始采用偏心輪技術,因此,射擊時瞬間沖擊力提高了4至6倍(大於3600牛頓),雖然威力不及後世的黑鯊與從林王狩獵弩,但各項指標已接近了哢吧戰士狩獵弩的標準。平射的有效射程為100米,射擊精度為30厘米至60厘米。仰射,最大射程已達到了430米。在75米的距離內,一箭可以射穿3毫米的鋼板。這一輪射擊精準度頗高,令匈奴前鋒傷亡慘重。
營寨內,劉備著急著審問俘虜地匈奴兵,這一連串蹊蹺的戰鬥令他疑惑不解:“匈奴各部互不越界,已是慣例,這股匈奴兵自鄔縣方向而來,據我所知,那是右匈奴的地界,我來找左匈奴的於扶羅,難道,於扶羅敢繞道右匈奴地界攻擊我嗎?”
匈奴俘虜沈默不語,半晌,一個匈奴兵嚅諾著回答:“回將軍的話,我們是右匈奴所部。”
說的是純正漢語——劉備仔細觀察這名匈奴兵:他是漢人,絕對是漢人,不同的風俗習慣決定一個民族不同的舉止,這名匈奴兵的答問證明,他絕對是漢文化教育下的產物。
無暇追問他怎麽當上匈奴兵地,劉備疑惑著:“我與左匈奴地於扶羅不合,來此事尋他的晦氣,與右匈奴何幹,右匈奴為何出兵打我?”
原來。於扶羅派人到右匈奴哭訴,說劉備向討要他所劫掠地戰利品,這一舉動觸怒了右匈奴,右匈奴決定出兵維護它們地尊嚴。
中原的朝廷歷來是尊重異民族習慣的,儒家的經典中記載:黃帝時,黃帝尋訪到一個異民族,他們有不穿衣服的習慣。黃帝脫去了衣物,進入他們的帳中和他們親善交談。黃帝時期沒有文字。黃帝是否托夢告訴其後的儒士他確實這麽做了,不得而知。但儒士們編造這段話,體現了他們“仁”地思想。
大漢朝廷歷來尊重匈奴的習慣,包括他們劫掠地愛好,即使在與漢廷最親善的時期(和親之時),匈奴也未停止每年的“打秋風”行動。他們的劫掠所獲,從沒有漢官向他們討要。這也就是張揚不理洛陽被劫女子的哭訴的原因——任你三公六卿的子女,到了匈奴口袋裏,就是匈奴人地財產。
劉備要求於扶羅交出劫掠來的大漢仕女,危及到了匈奴以後劫掠所獲的所有權。為了教訓劉備,右匈奴發兵11萬,按照約定來攻打劉備。
“約定”,劉備玩味著這個字眼,繼續追問:“於扶羅和你們有什麽約定?”
草原上各部族。現在還處於原始社會階段,對於出兵這樣的重大行動,必須通過部族大會,經各長老(元老)的一致認可才行。雖然這些人是小兵,但他們對部族的軍事計劃也會很了解。
“須蔔骨都侯單於死後,南匈奴未再立新單於。恰好羌渠單於的兒子(於扶羅)在我漢廷受到欺淩,回到茲城,經部族長老(元老)合議,決定覆立於扶羅為單於。大單於(於扶羅)要求右匈奴在青州兵全軍渡河後,占領河東岸,切斷青州兵歸路。後來,我們看到綿山火起,以為戰鬥已經打響,所以開始攻擊。”
這下,所有的將領都聽懂了——“我漢廷”。這證實眼前地人原是漢人。
典韋拔劍而起:“匹夫。好好的漢人不當,做什麽匈奴兵。我非宰了你不可。”
劉備擺手止住了典韋,那匈奴兵強辯說:“做漢人,官吏日日煎迫,如何能活得下去?做匈奴人,不僅不上稅,搶劫所獲還全歸自己,官吏不予幹涉。將軍,我生在邊地,土地貧瘠,不做匈奴人,我墳墓上的草早長得好高了。”
劉備拉住了典韋——這有何難以理解?幾千年來我們都是這樣幹的,外國人可以在我們的土地上獲得國民待遇,中國人在中國的土地上享受不到國民待遇,這不是什麽新鮮事。吏治不清,整個文化是個投降派導向。發生諸如滿清入關時,殘殺漢人最兇殘地是投降滿清的漢人這樣的事,也就不奇怪了。比如:嘉定三屠就是漢人搞出來的。他們投降了異族,為了獲得賞識,只有對自己的同胞表現兇殘。對異族講仁義,害死自己啊。
“左匈奴兵力有多少,打算在那裏與我們交戰?”劉備繼續訊問。
“不知!”
“不知,那你就沒有用處了,典韋,這個人交給你了。”
南匈奴休生養息後,打敗了北匈奴,北匈奴被迫西遷,其留下的七萬騎軍投奔烏恒,從而促成了鮮卑烏恒今日的強盛。北匈奴光敗逃後都有七萬殘軍,其實力可想而知,而能打敗這樣實力的南匈奴,有20萬戰士,恐怕還不是他全部的實力。對付匈奴,是個長期的事,看來今後能慎重。
漢代,是中國騎兵發展最鼎盛地時期,據歷史記載,前秦地苻堅南下動用了騎兵二十七萬;北魏太武帝侵宋時以騎兵六十萬渡淮,直逼長江;梁魏鐘離之戰中魏軍八十萬中有騎兵二十四萬。可以說這一時期騎兵戰的規模遠遠超過了前代。而中國歷史上曇花一現地重騎兵就出現在這一時期。
之所以重騎兵曇花一現,源出自中國軍隊的一個惡習:軍馬必須閹割。中國古代交戰,曠日持久,為了防止春季軍馬發情時,戰馬脾氣暴躁,擾亂軍營與軍陣,凡軍馬都需閹割。這個習慣一直保留到新中國成立後,當時,邊防騎兵仍保留著這一惡習。
最優良的馬匹成為軍馬,被閹割,隨後,騎兵們只能在當時淘汰下來的馬裏,再選擇稍微優秀的進行閹割。幾千年閹割下來,雄駿的中國馬閹割成了矮小的中國驢。嚴格地說,那已經不是馬了,不會奔跑只會走,我們給它創造了一個新名詞:走馬。
“今後,與匈奴兵的交戰,將會是一個大規模的騎兵會戰,我們把於扶羅逼迫到匈奴部落裏,重當單於,雖然有了對付整個匈奴的借口,但匈奴人抱成團,對我們是福是禍?”劉備暗自琢磨。此刻,劉備已明白了:為何歷史上曹操敢驅逐烏恒,卻不敢對匈奴下手,同意花錢贖回蔡文姬。
南匈奴的實力竟然如此強大,也怪不得隨後劉豹敢於在五胡中第一個建國,自立為王。
“匈奴兵開始進攻了”管亥自帳外進來,提醒劉備。
“迎戰”,劉備一揮手,打斷了自己的思路,昂然步出營寨。
五天,右匈奴狂潮般反覆進攻,均被劉備打退。綿山山腳下的樹木已被劉備燒毀,匈奴兵只能爬到半山腰上采集樹木,簡陋的工具讓他們制作木盾的工作拖延了許久,然而,再也拖延不下去了。第五日傍晚,已有許多匈奴兵拿著新制成的盾牌參與進攻。
劉備此行只帶了30萬只箭,這還是大戰過後,鄴城箭矢總數的7成。強勁的弓弩可以打退敵軍的進攻,也帶來了一個壞處,箭頭容易變形,箭矢必須是標準的長短輕重。雖然嚴格節省,完好的箭矢還是越來越少,撿回來的箭矢幾經裝配,能有效射出的箭矢還是不停的見底。
第六日,青州兵尚有箭矢2萬支,這是最後的箭矢,最後時刻即將到來。
河對面,匈奴左部於扶羅的隊伍仍未出現,情形愈發詭異。
“船只造好沒有?”劉備詢問。
“已造好的船只,裝全部士卒足夠,然而,戰馬恐怕放不下了。”輜重兵頭目回答。
“不錯,能裝下全部士卒就好,一匹馬占五名士兵的位子。天下萬物,以人為本,只要這些士兵在,戰馬,我總會討要回來,命令士兵卸下馬鐙,摘下馬具上所有的鐵器,給我投入汾河中。”劉備拉過自己的戰馬,輕撫著它的脖頸,低聲安慰著,旋即,抽出馬刀,刺進了戰馬的脖子。
這匹出雲神馬頹然倒下,劉備提著馬刀,鮮血一滴滴流淌,臉上似哭似笑:“都準備好了嗎?”
輜重兵頭目低頭回答:“準備好了”。
“殺馬,全軍上船。於扶羅,你小看了我劉備,我是來帶給你血與火的,讓我給你一個最後的教訓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匈奴中軍跟隨越來越近,劉備不敢采用正面迎擊的方式與匈奴左翼戰鬥,他帶領著士兵一邊奔跑,一邊用擠壓、驅趕、搶奪、奔跑路線控制權的方式,把並行的匈奴左翼騎兵一個個打下馬去。只耽誤片刻功夫,匈奴中軍已追上了青州兵。
形勢越來越險惡,劉備不得不在匈奴中軍的糾纏下,艱難地向小寨前進。被打落馬的青州兵越來越多,這些近衛士兵落馬後尚奮戰不休,然而,在奔湧的騎兵大潮前,他們的努力沒有阻礙敵軍片刻。
軍號聲響起,這是要求青州兵移開道路的號令。劉備擡頭看了看,經過剛才與匈奴左翼的追逐戰,青州兵已偏離了敵軍正面。還要再偏點嗎?
取出銅哨含在嘴中,劉備響亮地打了一個唿哨,略一擺手,青州兵如斯響應,向更左側奔去。
一陣箭雨澆來,跟的太緊的匈奴兵紛紛落馬。白馬銀槍的趙子龍大開寨門,出寨接應劉備軍。青州左騎如同一把銳利的斧子,劈開了匈奴騎兵前鋒。
消滅了尾隨的匈奴騎兵,劉備才得到喘息功夫,回頭觀察敵情。經過一陣狂奔,原來劉備已離營寨不遠。再回頭看深入敵陣中的趙雲,人如猛虎馬如龍,長槍從左手倒右手。右手倒左手,在他手上像變魔術般來回倒換,挑、刺、砸、劈,整個人像一個大芒刺,撞入匈奴陣中,靠近他的匈奴兵鬼哭狼嚎,任何角度。任何距離都不是安全所在,搞不清趙雲地長槍下一刻從何處出擊。一眨眼的功夫,就會發現,原來那長槍就在自己咽喉。
打退最先一排匈奴兵,趙雲救出幾個落馬的青州兵,第二排匈奴兵一窩蜂湧上,旋即,又一窩蜂敗退。
看到遠處匈奴陣中。尚有幾個落馬的青州兵奮戰不休,趙雲長槍一招,帶領所部向匈奴陣中撲去。迎面,匈奴兵紛紛閃開,讓出了道路。
危險,劉備腦海中拉響了警報:“隨我來”,劉備大呼,帶領所部騎兵尾隨趙雲沖擊。
趙雲才過匈奴前陣。十幾個匈奴兵斜刺奔至,封堵趙雲的後路。劉備奮力沖殺,當者披靡。
嚴格的說,當者披靡的是劉備手中地戰刀,這戰刀是鄭渾親手所制,材料采用高碳錳鋼。刀身厚6豪米,硬度達60HRC以上。全力一揮,可以把普通菜刀砍成兩段而刃口不傷,也可把近10厘米的竹子齊茬一刀砍斷。在這刀面前,匈奴兵簡陋地兵器紛紛斷折,威力所及,許多擋格的匈奴兵被揮為兩段。
才殺退眼前擋路的匈奴兵,劉備就看到驚險的一幕:幾個匈奴兵在馬上團身,連人帶馬沖向了趙雲,幾匹馬撞到了一起。趙雲的白龍馬轟然倒下。四名匈奴兵催馬逼近,挺槍紮刺。
“休傷我大將”。劉備怪叫一聲,奮力催馬,向趙雲所在殺去。
銀光一閃,兩個匈奴兵翻身落馬,趙雲自地上一躍而起,長槍閃電擊出,鮮血飛濺,一名匈奴兵咽喉中槍,嗚咽著在馬上晃了晃身子,下一刻,長槍的尾椎出現在另一名匈奴兵的咽喉,帶著一抹血光,鋒銳地尾椎輕飄飄的蕩過,殘餘的銀光尚在空氣裏浮動。
趙雲的長槍乃是他幼年時劉備所贈,鑒於趙雲雙手可以左右開弓,這長槍尾椎也異常鋒利。在趙雲手中,就如同雙頭蛇一般兩面噬人,左蕩右決,片刻間,圍攏在趙雲身邊的匈奴兵已被他殺散。
白龍馬在地上打了個滾,再度戰起,此時,劉備已殺至趙雲身邊,輕輕一帶馬韁,劉備攔在趙雲面前,乘此機會,趙雲一躍而起,跳上了戰馬。
重上戰馬的趙雲愈發威猛,長槍略略晃動,劉備攔下的敵人已紛紛落馬。隨著一聲銅哨響,青州兵尾隨劉備趙雲殺出重圍,斜斜地向營寨奔去。
“崩崩崩崩”,連續不端的弓弩聲響起,尾隨地匈奴兵在失去大半人手後,止步不追。
青州兵去年改革了弩弓設計,弓弦安裝開始采用偏心輪技術,因此,射擊時瞬間沖擊力提高了4至6倍(大於3600牛頓),雖然威力不及後世的黑鯊與從林王狩獵弩,但各項指標已接近了哢吧戰士狩獵弩的標準。平射的有效射程為100米,射擊精度為30厘米至60厘米。仰射,最大射程已達到了430米。在75米的距離內,一箭可以射穿3毫米的鋼板。這一輪射擊精準度頗高,令匈奴前鋒傷亡慘重。
營寨內,劉備著急著審問俘虜地匈奴兵,這一連串蹊蹺的戰鬥令他疑惑不解:“匈奴各部互不越界,已是慣例,這股匈奴兵自鄔縣方向而來,據我所知,那是右匈奴的地界,我來找左匈奴的於扶羅,難道,於扶羅敢繞道右匈奴地界攻擊我嗎?”
匈奴俘虜沈默不語,半晌,一個匈奴兵嚅諾著回答:“回將軍的話,我們是右匈奴所部。”
說的是純正漢語——劉備仔細觀察這名匈奴兵:他是漢人,絕對是漢人,不同的風俗習慣決定一個民族不同的舉止,這名匈奴兵的答問證明,他絕對是漢文化教育下的產物。
無暇追問他怎麽當上匈奴兵地,劉備疑惑著:“我與左匈奴地於扶羅不合,來此事尋他的晦氣,與右匈奴何幹,右匈奴為何出兵打我?”
原來。於扶羅派人到右匈奴哭訴,說劉備向討要他所劫掠地戰利品,這一舉動觸怒了右匈奴,右匈奴決定出兵維護它們地尊嚴。
中原的朝廷歷來是尊重異民族習慣的,儒家的經典中記載:黃帝時,黃帝尋訪到一個異民族,他們有不穿衣服的習慣。黃帝脫去了衣物,進入他們的帳中和他們親善交談。黃帝時期沒有文字。黃帝是否托夢告訴其後的儒士他確實這麽做了,不得而知。但儒士們編造這段話,體現了他們“仁”地思想。
大漢朝廷歷來尊重匈奴的習慣,包括他們劫掠地愛好,即使在與漢廷最親善的時期(和親之時),匈奴也未停止每年的“打秋風”行動。他們的劫掠所獲,從沒有漢官向他們討要。這也就是張揚不理洛陽被劫女子的哭訴的原因——任你三公六卿的子女,到了匈奴口袋裏,就是匈奴人地財產。
劉備要求於扶羅交出劫掠來的大漢仕女,危及到了匈奴以後劫掠所獲的所有權。為了教訓劉備,右匈奴發兵11萬,按照約定來攻打劉備。
“約定”,劉備玩味著這個字眼,繼續追問:“於扶羅和你們有什麽約定?”
草原上各部族。現在還處於原始社會階段,對於出兵這樣的重大行動,必須通過部族大會,經各長老(元老)的一致認可才行。雖然這些人是小兵,但他們對部族的軍事計劃也會很了解。
“須蔔骨都侯單於死後,南匈奴未再立新單於。恰好羌渠單於的兒子(於扶羅)在我漢廷受到欺淩,回到茲城,經部族長老(元老)合議,決定覆立於扶羅為單於。大單於(於扶羅)要求右匈奴在青州兵全軍渡河後,占領河東岸,切斷青州兵歸路。後來,我們看到綿山火起,以為戰鬥已經打響,所以開始攻擊。”
這下,所有的將領都聽懂了——“我漢廷”。這證實眼前地人原是漢人。
典韋拔劍而起:“匹夫。好好的漢人不當,做什麽匈奴兵。我非宰了你不可。”
劉備擺手止住了典韋,那匈奴兵強辯說:“做漢人,官吏日日煎迫,如何能活得下去?做匈奴人,不僅不上稅,搶劫所獲還全歸自己,官吏不予幹涉。將軍,我生在邊地,土地貧瘠,不做匈奴人,我墳墓上的草早長得好高了。”
劉備拉住了典韋——這有何難以理解?幾千年來我們都是這樣幹的,外國人可以在我們的土地上獲得國民待遇,中國人在中國的土地上享受不到國民待遇,這不是什麽新鮮事。吏治不清,整個文化是個投降派導向。發生諸如滿清入關時,殘殺漢人最兇殘地是投降滿清的漢人這樣的事,也就不奇怪了。比如:嘉定三屠就是漢人搞出來的。他們投降了異族,為了獲得賞識,只有對自己的同胞表現兇殘。對異族講仁義,害死自己啊。
“左匈奴兵力有多少,打算在那裏與我們交戰?”劉備繼續訊問。
“不知!”
“不知,那你就沒有用處了,典韋,這個人交給你了。”
南匈奴休生養息後,打敗了北匈奴,北匈奴被迫西遷,其留下的七萬騎軍投奔烏恒,從而促成了鮮卑烏恒今日的強盛。北匈奴光敗逃後都有七萬殘軍,其實力可想而知,而能打敗這樣實力的南匈奴,有20萬戰士,恐怕還不是他全部的實力。對付匈奴,是個長期的事,看來今後能慎重。
漢代,是中國騎兵發展最鼎盛地時期,據歷史記載,前秦地苻堅南下動用了騎兵二十七萬;北魏太武帝侵宋時以騎兵六十萬渡淮,直逼長江;梁魏鐘離之戰中魏軍八十萬中有騎兵二十四萬。可以說這一時期騎兵戰的規模遠遠超過了前代。而中國歷史上曇花一現地重騎兵就出現在這一時期。
之所以重騎兵曇花一現,源出自中國軍隊的一個惡習:軍馬必須閹割。中國古代交戰,曠日持久,為了防止春季軍馬發情時,戰馬脾氣暴躁,擾亂軍營與軍陣,凡軍馬都需閹割。這個習慣一直保留到新中國成立後,當時,邊防騎兵仍保留著這一惡習。
最優良的馬匹成為軍馬,被閹割,隨後,騎兵們只能在當時淘汰下來的馬裏,再選擇稍微優秀的進行閹割。幾千年閹割下來,雄駿的中國馬閹割成了矮小的中國驢。嚴格地說,那已經不是馬了,不會奔跑只會走,我們給它創造了一個新名詞:走馬。
“今後,與匈奴兵的交戰,將會是一個大規模的騎兵會戰,我們把於扶羅逼迫到匈奴部落裏,重當單於,雖然有了對付整個匈奴的借口,但匈奴人抱成團,對我們是福是禍?”劉備暗自琢磨。此刻,劉備已明白了:為何歷史上曹操敢驅逐烏恒,卻不敢對匈奴下手,同意花錢贖回蔡文姬。
南匈奴的實力竟然如此強大,也怪不得隨後劉豹敢於在五胡中第一個建國,自立為王。
“匈奴兵開始進攻了”管亥自帳外進來,提醒劉備。
“迎戰”,劉備一揮手,打斷了自己的思路,昂然步出營寨。
五天,右匈奴狂潮般反覆進攻,均被劉備打退。綿山山腳下的樹木已被劉備燒毀,匈奴兵只能爬到半山腰上采集樹木,簡陋的工具讓他們制作木盾的工作拖延了許久,然而,再也拖延不下去了。第五日傍晚,已有許多匈奴兵拿著新制成的盾牌參與進攻。
劉備此行只帶了30萬只箭,這還是大戰過後,鄴城箭矢總數的7成。強勁的弓弩可以打退敵軍的進攻,也帶來了一個壞處,箭頭容易變形,箭矢必須是標準的長短輕重。雖然嚴格節省,完好的箭矢還是越來越少,撿回來的箭矢幾經裝配,能有效射出的箭矢還是不停的見底。
第六日,青州兵尚有箭矢2萬支,這是最後的箭矢,最後時刻即將到來。
河對面,匈奴左部於扶羅的隊伍仍未出現,情形愈發詭異。
“船只造好沒有?”劉備詢問。
“已造好的船只,裝全部士卒足夠,然而,戰馬恐怕放不下了。”輜重兵頭目回答。
“不錯,能裝下全部士卒就好,一匹馬占五名士兵的位子。天下萬物,以人為本,只要這些士兵在,戰馬,我總會討要回來,命令士兵卸下馬鐙,摘下馬具上所有的鐵器,給我投入汾河中。”劉備拉過自己的戰馬,輕撫著它的脖頸,低聲安慰著,旋即,抽出馬刀,刺進了戰馬的脖子。
這匹出雲神馬頹然倒下,劉備提著馬刀,鮮血一滴滴流淌,臉上似哭似笑:“都準備好了嗎?”
輜重兵頭目低頭回答:“準備好了”。
“殺馬,全軍上船。於扶羅,你小看了我劉備,我是來帶給你血與火的,讓我給你一個最後的教訓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